
茶枝柑 大红柑,新会柑
果扁圆形,果顶略凹,柱痕明显,有时有小脐,蒂部四周有时有放射沟,纵横径4.6-5.9厘米×6.3-7.1厘米,重100-138克,深橙黄色,皮厚2.7-3.3毫米,瓢囊10-12瓣,果肉汁多,甜酸适度;种子15-25粒,端尖或钝,多胚。果期11-12月。
主产广东(新会、四会)。
茶枝柑与年橘各部形态都相似,但茶枝柑的叶无内卷性(两侧叶缘不向腹面卷起),果较大,果皮较厚且较粗糙,花器也较大。较明显不同的是茶枝柑的花柱粗而短,柱头比子房大,果皮脆而易折断,油胞显著,年橘的花柱纤细而长,柱头比子房小或等大,果皮薄而韧,油胞甚小,曾勉教授将茶枝柑划入橘类《中国果树》 2: 36. 1960),本志从之。
茶枝柑的果皮制干即为中药陈皮,是陈皮正品。王好古《汤液本草》(公元1248年)载:“或云与陈皮一种,.......日久者佳,故称陈皮”。历来所称陈皮,原出广州,故又称广陈皮,就是茶枝柑的果皮。现药材商品已将行柑的果皮也列入陈皮之列。至于杂果皮则因产地不同而有异,即包括各类柑皮和橘皮,也还有用橙皮代替的。杂果皮的质量较差,或在药效上各有所宜。但医家以陈皮贮藏日久者为优。
